选配老花镜切勿贪便宜如何正确选配老花镜

许多人认为老花眼配镜很简单,只要拿几副老花镜片试着戴戴,随便选一副就行了。其实,这种认识和做法都是不科学的。照这样配制的眼镜:大部分都不合适或不很合适,甚至会给戴镜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
选配老花镜切勿贪便宜
五元钱一副的老花镜你敢戴吗?近日,一些消费者来电反映,戴了劣质老花镜后常觉头晕、恶心。
市民刘老先生一个月前在夫子庙附近一地摊买了一副可折叠老花镜,配上镜盒、镜布才五元钱,刚戴上没几天就发现看物越来越花,时间长了头还会发晕,并伴有强烈的呕吐感。眼镜不但对眼睛没帮助反而害了身体,这让他后悔不已。
这种卖便宜老花镜的确实很多,低价五元,高的也不过十来元,一些老年人认为价格便宜都纷纷购买。记者注意到,这种眼镜镜片不平整,框架也极易断裂。
老年人配老花镜也需要验光,选择合适的镜片。地摊货做工粗糙对眼睛伤害巨大,配戴长久会引发众多疾病,应当慎购。
究竟应该怎样才能为有老花眼的人验好光。配好眼镜呢?
因此,我们需要从老花眼的形成与发展等基本知识入手:简单来说,每个人的眼睛在瞳孔的后方都有一个透明且无色的水晶体,它呈现出前后凸起的形状,类似于放大镜。水晶体具备较强的屈光能力,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膨胀性。在周围肌肉和韧带的作用下,它能够随时调整自身的厚度,从而改变屈光力。这种变化在医学上被称为眼睛的调节功能。
当我们远眺时,眼睛的调节机制会放松(晶状体变得扁平,屈光能力减弱);而当我们注视近物时,调节机制则会加强(晶状体变得厚实,屈光能力增强)。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核心部分逐渐增大并变得更加坚硬,这会对晶状体的弹性产生影响。大约在四十岁左右,晶状体的弹性减弱变得更加明显,导致在近距离观察时,调节力不足,从而产生视力下降的现象。此时,眼睛需要将目标移远一些才能看得更清晰,这就是人们所称的老花眼,医学上称之为老视。
40岁之后,老花眼越来越大。一般来说:40岁的人老花+1.00度〔习惯称为一)。50岁的人老花+2.00度,55岁老花+2.50度,60岁老花度,70岁老花+4.00之后老花度就不在增加(水晶体已全部硬化)。
但是,上述年龄与老花的关系又不是确实的,有时悬殊还比较大。这与每个人或每只眼原来的屈光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和每个人的体质、营养等等条件有关。因此,不能只按年龄去考虑,而目一个人的两只眼也可能不一样,这样看来,随便买镜是不可能合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