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的大小为什么会有变化呢?
瞳孔不仅能够对光线的明暗变化做出反应,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还会影响眼球的光学系统,包括焦深和球差。瞳孔的变化范围极为广泛,极度收缩时,人眼的瞳孔直径可小于1毫米,而在极度扩张时,直径可超过9毫米。虹膜的括约肌能够收缩到其长度的87%,这一点是其他平滑肌或横纹肌所难以达到的。瞳孔会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自动调整其大小,光线强时,瞳孔会缩小;光线弱时,瞳孔则会扩大,这一机制是眼睛自我保护的重要方式。

医学医生将瞳孔视为生命活动的重要指示器。众所周知,当光线强烈时,瞳孔会自动收缩,而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中,瞳孔则会扩张——这就是瞳孔的光反应。如果瞳孔对光的反应变得迟钝或完全消失,这通常预示着生命即将结束。而对于昏迷患者,随着意识的逐渐丧失,瞳孔会逐步扩张,终完全扩张则标志着生命的终结。
临床对瞳孔的检查非常重视,无论在眼科、身体科、神经科、脑外科等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医生可根据瞳孔的大小和对光线的反应,来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都有巨大帮助。
在正常的情况下,瞳孔的大小是处在持续不断地动态变化中。
那么,瞳孔的变化究竟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呢?其实,在虹膜的结构中存在两组微小的肌肉。一组是环绕瞳孔的瞳孔括约肌,当其收缩时,瞳孔便会缩小。另一组是呈放射状分布的瞳孔扩张肌,其收缩则使瞳孔扩大。这两组肌肉分别由不同的神经系统控制,通常情况下,它们相互协调,互为制约,形成一种张弛有度的状态,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光线,调节光线进入眼睛的量。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瞳孔扩张剂主要包括阿托品和后马托品,这些药物是导致瞳孔扩大的重要因素。它们通过麻痹睫状肌,从而实现瞳孔的放大。这两种生理变化对屈光不正的检测具有显著的帮助。由于副交感神经对睫状肌的支配被麻痹,调节功能消失,使得屈光异常得以准确性高测量;同时,瞳孔的扩张也使得视力检查变得更加便利,为黄斑区屈光的测定及眼底镜检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因此瞳孔散大后对眼睛只有好处,而没有害处。值得注意的是散瞳药对有青光眼因素的病人应慎用,扩瞳对人体虽然无任何影响,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