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下垂不全是眼病

在一个下午,门诊部迎来了一位意外的访客。她是一位来自井冈山脚下的中年女性,因左眼出现问题,经过多次辗转,从乡镇医院到县医院再到地区医院,终在他人的推荐下,来到医院的脑科。这位女性的病史并不复杂。平时身体健康的她,在一个夜晚突感头部胀痛并伴随恶心,服用止痛药后便入睡。然而,次日清晨醒来时,发现左眼无法睁开,眼睑下垂且视物模糊。乡村医生为她进行了按摩、热敷并使用眼药水,但均未见成效,患者于是主动前往县医院。县医院的眼科医生认为是炎症,给予了抗菌素和针灸治疗,依旧认为是眼部局部问题,继续以眼痛治眼。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后,她依然没有好转,终转至地区医院,才被怀疑可能存在脑部疾病,并来我院进行会诊。经过脑血管造影,终确诊为左后交通动脉瘤,事情才算有了转机,柳暗花明。
眼睑下垂,通常被称为“掉眼皮”,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在单侧或双侧,发展速度可以是缓慢的,也可能是突然加重。由于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睛无法完全睁开,并伴随视力模糊、重影以及眼部胀痛等不适症状,因此很多病人在初次就诊时往往会选择眼科医生。然而,实际上,这种情况常常只是表面现象,许多眼睑下垂的病例并不属于眼科的“专属”,而是在身体科、外科等其他科室进行诊断和治疗,才是更为准确性高的选择。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眼睑下垂、复视、斜视、眼球转动障碍等,这一症状在其他疾病中也常常发生,容易引起混淆而耽误病情,所以应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
·与眼睑痉挛的鉴别
眼睑痉挛通常呈现为双侧对称,患者无法随意睁开眼睑;即使尝试睁眼,反而会闭得更紧。眼球的运动功能正常,眼轮匝肌的力量也在正常范围内,抗胆碱酯酶药物的测试结果为阴性。此病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神经刺激可能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重症肌无力患者也可能面临睁眼困难的情况,但与眼睑痉挛不同,重症肌无力患者在睁眼和闭眼时均表现出无力,且常伴有复视、斜视及眼球活动不灵活等症状;而眼睑痉挛的患者在闭眼时力量较强,通常伴随畏光和流泪的现象,且症状不会呈现晨轻暮重的变化。
·与老年性上眼睑下垂的鉴别
老年性上眼睑下垂,是因为有些老年人眼球后部脂肪组织瘦瘪,眼球稍后退,甚至手指尖可插入瘦削老人的眶缘内,眶隔筋膜松弛,眼睑变薄,但一般没有复视、斜视,没有朝轻暮重的特点,新斯的明试验阴性。
·与沙眼性上睑下垂的鉴别
重的沙眼患者,睑结膜面乳头滤泡增生密布,细胞浸润,日久引起上睑的睑板慢性肥厚肿胀,酿成上睑下垂模样,翻眼皮较困难,睑结膜可有明显的老沙眼。眼睑下垂不会很重,多伴有沙眼并发症,眼球转动正常,无斜视、复视等症状,新斯的明试验阴性。
·与以眼睑下垂为初始症状的糖尿病的鉴别
糖尿病性眼睑下垂通常发生在患有糖尿病的老年群体中,表现为突然出现的一侧眼睑下垂,伴随患侧额头区域的疼痛,患者常会经历复视以及眼球向内、向上或向下的活动受限。然而,瞳孔通常保持正常,偶尔会出现轻度散大的情况,注射新斯的明并未见明显改善。这种状况是由于糖尿病引发的动脉硬化,导致供应动眼神经的血管出现缺血问题。除了采取降血糖措施外,还需按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进行处理。经过3至4周的治疗,大多数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恢复。
·与颅内动脉瘤所致的眼睑下垂的鉴别

由颅内动脉瘤引起的眼睑下垂通常较为重,且多表现为单侧性,常伴随明显的瞳孔扩张及眼球在内侧、上方或下方活动的受限,使用新斯的明治疗无明显改善。此类情况多见于成年人,儿童亦有发生的可能。有些患者可能有反复发作的偏头痛病史,常在经历一次剧烈的头痛后出现眼睑下垂,头痛缓解后眼睑下垂的症状也会减轻,甚至完全消失。通过脑CT扫描、磁共振成像及脑血管造影可以定位到颅内动脉瘤的具体位置,而颅内肿物的破裂则可能导致蛛膜下腔出血,患者除了剧烈头痛和呕吐外,常伴有颈部僵硬,甚至出现抽搐或昏迷等症状。新斯的明实验结果为阴性,抗胆碱酯酶类药物治疗结果不佳。
·与脑干病变引起眼睑下垂的鉴别
脑干损伤导致的眼睑下垂是指患者出现一侧眼睑下垂、瞳孔扩大,同时另一侧的上下肢可能出现麻木和无力的症状。这种情况可能与脑干的病变有关,注射新斯的明并未带来改善。儿童患者常见于脑干肿物,而老年人则更常见于脑血管疾病。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可以进行确诊,确诊后应及时前往神经外科就医,以防病情加重导致残疾,甚至威胁到生命靠谱。
·与外伤性眼睑下垂的鉴别
外伤性眼睑下垂的常见原因包括眼睑撕裂伤和切割伤,这些伤害导致提上睑肌及其腱膜部分或完全断裂,从而引起眼睑的部分或齐全下垂。此外,胎儿分娩、眼眶手术、上斜肌手术以及眼睑手术等操作不当也可能会损害上睑Muller肌。钝性外伤和动眼神经损伤同样会导致眼睑下垂,这类情况在眼眶软组织损伤中发生率约为13%。轻度患者经过治疗后功能可恢复,而重度患者则可能留下永久性眼睑抬起困难,影响外貌,尤其在年幼者中可能引发弱视。这种眼睑下垂的特点是时轻时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而新斯的明治疗则未见明显改善。
眼帘下垂要去医院哪个科室看

·属于外科处理的有:
颅内动脉瘤以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多见,常突然破裂、出血,血肿使同侧动眼神经受损麻痹而出现眼睑下垂。这时患者瞳孔扩大固定、视物难、头痛、呕吐、昏迷、颈硬等,用DSA、MRA可明确诊断。治疗要积极,可由神经外科实施介入治疗或开颅切除瘤体。
此病患者常误入眼科治疗,值得警惕。
脑干病变尤其是髓内肿物、血管疾患致动眼神经等核性或干性损害,患者出现一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另一侧肢体麻木、乏力和出现其他脑干相应水平损伤的表现。确诊依赖CT、MRI或DSA,治疗以手术或γ刀为主。
·属于身体科治疗的有:
重症肌无力为肌源性眼睑下垂。它发展缓慢,双睑下垂多有时间差,晨轻晚重,24小时之内可有波动。重者眼球固定、四肢无力、吞食困难。确诊后可用免疫抑制疗法进行治疗。

糖尿病可突发眼睑下垂、重影、眶上疼痛,此时瞳孔正常。此系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查血糖便可明确。
由此看来,眼睑下垂并不全是眼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