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放大是怎么回事瞳孔放大需警惕
瞳孔放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受虹膜内的两种平滑肌所影响的,瞳孔放大的话在某些情况下是为了保护眼睛,如果伴随着有疼痛,畏光等其它症状的话,可能是患有某些眼科疾病,所以一定要慎重,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瞳孔放大是怎么回事。

瞳孔放大
眼睛虹膜中存在一个可调节的孔洞,光线通过这个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瞳孔不仅能对环境的明暗变化作出反应,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量,同时也会影响眼球的光学特性,如焦深和球差。瞳孔的变化幅度非常显著,当其极度收缩时,人的瞳孔直径可以小于1毫米,而在极度扩张时,直径则可能超过9毫米。虹膜中的括约肌能够缩短至其原长度的87%,这是其他平滑肌或横纹肌所无法比拟的。瞳孔会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自动调整其大小,强光环境下瞳孔会收缩,而在光线较弱时则会扩张,这一机制是眼睛自我保护的重要方式。
瞳孔放大的原因
瞳孔在光线暗的情况下会产生放大,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如果存在畏光、疼痛及瞳孔散大的情况,则考虑为青光眼所致,可以到医院眼科进行检查明确。
瞳孔扩大可能是因为瞳孔括约肌损伤引起的,叫做外伤性扩瞳症。应该在受伤之后尽早去医院看的。可能眼表看起来并不重,但引起视膜震荡的可能性巨大。看东西模糊可能是扩瞳症导致的散光造成的,但大的可能还是视膜震荡,黄斑水肿造成的。
人在兴奋的时候瞳孔也会放大,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看到什么两眼放光。当什么看到自己期盼很久的物品时,兴奋的时候也会出现瞳孔放大。比如,人们看到美食,眼睛放光;情人眼里出西施,瞳孔都会放大的。
瞳孔放大是怎么回事
瞳孔的收缩与扩张是由于虹膜内两种平滑肌的活动——瞳孔收缩肌与瞳孔扩张肌。瞳孔收缩肌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控制,当其兴奋时,瞳孔收缩肌向虹膜中心收缩,从而导致瞳孔缩小;而瞳孔扩张肌则由动眼神经的交感神经支配,兴奋时,瞳孔扩张肌向虹膜外周收缩,导致瞳孔扩大。瞳孔扩张肌的体积较大,覆盖整个虹膜,呈放射状分布,其支点位于虹膜的外侧,因此在收缩时,扩张肌的外周直径保持不变,而内周直径增大,从而使瞳孔随之扩大。
瞳孔与人体各个部位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其大小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变化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瞳孔直径超过5mm,并且持续性地扩大时,称之为瞳孔散大;而当瞳孔直径小于2mm时,则称为瞳孔缩小。有时,通过观察瞳孔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身体内部某些疾病的存在,而神经系统的一些病变也可以通过瞳孔的变化进行定位诊断。
由表及里
一般而言,人的瞳孔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会扩张,而在光线明亮的情况下则会收缩。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学的一些实验结果表明,人的瞳孔不仅仅受到光线强度的影响,心理状态的变化同样能够导致瞳孔的放大或缩小。例如,当一个人看到他所喜爱的事物时,瞳孔会不自觉地放大,即便他的面容看起来毫无波动,瞳孔依然会泄露他的真实情感。在与客户交流时,灵活运用这一技巧,你也能够成为一个洞察人心的“观察者”。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海丝曾进行过一项颇具趣味的实验:他选取了两组被试,分别为男性和女性,向他们展示了五张幻灯片。这些幻灯片的内容包括婴儿、抱着婴儿的母亲、男性裸体、女性裸体以及风景画,并对参与者的瞳孔变化进行了摄影记录。结果表明,当观看异性裸体照片时,参与者的瞳孔扩张幅度大,达到了20%,并且男性与女性在瞳孔扩张的程度上并无显著差异。
爱德华·海丝的研究显示,尽管瞳孔的扩张与收缩只是微小的生理反应,但通过这些变化,可以非常准确性高地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及其波动——当感官神经受到刺激,或在强烈的心理影响下,例如兴趣或追求动机时,瞳孔会快速放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心理感觉反射。那位公司的副总之所以能够判断对方对其项目感兴趣,是因为他从对方瞳孔的变化中获取了对方已经受到一定心理刺激的明确信号。
不仅如此,眼前的美食也会导致一个人的瞳孔扩张。如果一个人正感到饥饿,当他看到美味佳肴时,瞳孔的扩张现象会更加明显。心理学研究表明,除了视觉的影响,其他感官的刺激同样会引发瞳孔的变化。例如,当一个人聆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品尝美味的饮品时,瞳孔也会出现扩大的现象。此外,当一个人经历恐惧、紧张、愤怒、喜爱或疼痛时,瞳孔也会随之扩张;而在厌恶、疲惫或烦恼的状态下,瞳孔则会缩小。即学即用
众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瞳孔变化可以确确实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心理,据说,一些古代波斯的珠宝商人在出售首饰时,会根据客户瞳孔的大小来要价,如果客户见了他带来的熠熠生辉的钻戒,瞳孔扩张,他就会把价钱要得高一些。
如果客户的瞳孔放大,表示传递出来的信息是正面的,这表示他喜爱、快乐或者兴奋,这种表现有利于推销工作顺利开展;反之,瞳孔缩小,所传递出的信息就是负面的,表明客户此时处于消极、戒备甚至是愤怒的状态。
通过观察瞳孔的变化规律,可以测定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兴趣、爱好、动机。这是因为瞳孔的放大或缩小完全是无意识的,难以掩饰。甚至,当一个人感到愉悦、喜爱、兴奋的时候,他的瞳孔会扩大到比平常大四倍的状态。
此外,医生将瞳孔视为生命功能的敏感指示器。众所周知,当光线强烈时,瞳孔会自动收缩,而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瞳孔则会扩张——这被称为瞳孔的光反应。如果瞳孔的这种光反应变得迟钝或消失,通常预示着生命即将结束。而在昏迷患者中,随着意识丧失程度的加深,瞳孔也会逐渐扩张,完全扩大的状态则是生命终结的标志。
然而,瞳孔的扩张并不能作为确认死亡的依据。瞳孔的变化受到植物神经的调控,在多种疾病或外伤情况下,瞳孔也可能会出现扩张现象。例如,外伤引起的瞳孔扩张仅被视为轻微伤害。此外,人体在死亡后并不一定会表现出瞳孔扩大的特征。比如,因有机磷中毒导致的死亡症状之一就是瞳孔缩小,呈现针孔状。因此,楼主所提问的内容,实际上应该是关于瞳孔对光反应的消失,而非瞳孔的扩张。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点:1. 患者处于深度昏迷状态,无法对任何刺激作出反应。2. 自主呼吸功能完全丧失。3. 脑干反射完全消失(瞳孔对光反射仅为其中一个指标)。4. 阿托品试验结果为阴性。5. 脑电图显示为等电位状态。在上述标准中,1至3项为必需条件,并需在严格的观察和反复监测下进行判定(至少持续24小时),同时要排除神经核心抑制药物、肌肉松弛剂、营养素以及低温等因素的影响。
虽然诊断脑死亡的时候,有时候会把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作为其中的一个条件,但是仅仅靠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是不能确证死亡的。临床医生需要靠很多检查以及仪器检查来确证死亡,而法医在尸健康检查验前确证死亡的方法是观察尸斑、尸僵的出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