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如何警惕吸氧失明

研究数据显示,早产儿在接受氧气治疗时,发生视膜病变的几率介于15%至30%之间。虽然并非所有病例都是由于吸氧引起的,但家长们应当保持警惕,尽量避免高浓度和长时间的氧气吸入。在视膜病变的早期阶段,患儿的外观通常看起来正常,家长可能难以察觉,从而导致警惕性降低。早产儿视膜病变的进程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前列和第二阶段的病变有部分可能自愈;然而,到了第四阶段,病情会变得相当重,尽管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结果往往不理想。如果病情进展到第五阶段,则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可能导致终身失明。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从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的病情变化非常快速,仅在几天之内,加之婴儿的眼睛外观正常,因此很容易错失很不错治疗时机。一旦错过了及时治疗的机会,婴儿可能会面临失明的风险。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视膜病变的迹象,家长应密切关注病情的发展,以便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医生建议:对于出生体重在1500克以下或胎龄在28周以内的,出生后曾接受过长期吸氧的婴儿,家长应在孩子出生4周内及时带孩子到专業的眼科医院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视膜病变的问题。
如遇到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出生后因血管发育不完全而出现呼吸窘迫的情况,的确需要人工吸氧。可以说人工吸氧已成为了抢救早产儿生命不可缺少的手段。
尽管氧气能够帮助早产儿从危急的健康状况中恢复过来,但我们必须谨慎对待高浓度氧气的使用。如果对早产儿进行过长时间的氧气吸入,可能会导致其出现视膜病变。这是因为早产儿的视膜尚未完全发育,高浓度的氧气会刺激视膜组织,干扰视膜血管的正常生长,进而引发病变。通常,这种情况会在出生后大约一个月时显现,且多发生于双侧,男女的发病几率相当。
因此,在对早产儿进行氧气吸入治疗时,医疗专業人员通常会将氧气浓度控制在40%以下,并且治疗时间也应尽量缩短。此外,家长需定期带早产婴儿前往医院进行眼科检查,以密切观察病情发展。一旦发现婴儿有视膜病变的迹象,应立即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如果错过了很不错的治疗时机,可能会导致婴儿出现失明的风险。
出生4周及时检查
医生指出,氧气对于抢救新生儿生命作用关键,所以其使用不可避免。对于有过吸氧治疗史的新生儿,家长要尽早带孩子到眼科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视膜病变。
出生体重在1500克以下或胎龄在28周以内的婴儿、体重及胎龄正常,但出生后接受过吸氧的婴儿,都应该及时进行视膜检查。而检查的时间为出生后4周,或从母亲怀孕后32周时开始检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筛查婴儿的视膜病变并及时治疗。
一定要去正规的眼科找有资质的医生,他们用间接眼底镜或眼底数码相机可以捕捉到婴儿是否视膜病变。通常来说,病变早期若在视膜的有血管区和无血管区之间出现“分界线”,则是婴儿发生视膜病变的临床体征。
治疗时机切勿错过
虽然得到了及时筛查,但如果错过很不错治疗“时间窗”,婴儿也可能永远生活在黑暗中。
早产儿视膜病变的病程通常分为五期,在前列期、第二期时,病变有一部分可自愈;到第四期则很重,虽然可进行手术治疗,但结果不好。如果发展到第五期,则有极大的危险终身失明。
因此,在病程的前列至第三阶段,治疗早产儿视膜病变是为关键的时机,尤其是第三阶段更是治疗的转折点。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从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病情的变化极为快速,往往只需短短几天。此外,由于婴儿的眼睛在外观上可能没有明显异常,因此很容易错失很不错治疗时机。一旦错过了这一关键期,婴儿很可能会面临失明的风险。因此,一旦发现儿童有视膜病变的迹象,家长应当密切关注病程的变化,并及时进行治疗。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