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长期不治疗会导致失明

许多人在出现眼结膜充血时,常常误以为是角膜炎的感染,随意使用抗感染的眼药水,结果却长时间未见好转。经过经验很丰富的眼科医生的检查,才发现患者其实是患有干眼症,导致药物使用不当。随着电脑使用者的增加,干眼症的患者数量也在上升,其中很多人遭遇了误诊和误治。若干眼症发展到重阶段,患者可能会感到“欲哭无泪”,更为重的是,长期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的重度干眼症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警惕:干眼症不重视 可能导致失明
专業人士指出,计算机辐射、环境污染、气候干燥以及药物等多种因素与干眼症存在关联。例如,某些用于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在长期使用时,可能会抑制泪液的分泌。此外,药物过敏也有可能导致泪腺组织的损伤。近视患者和接受白内障手术的人群,常常会出现一般性的干眼症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性干眼症也愈发普遍。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例如干燥综合征患者,常常会出现眼干和口干等症状。
根据医生的说明,泪液分泌量低于15毫米的情况被称为干眼症,干眼症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泪液量少于5毫米的干眼症被归类为重度,极其重的干眼症患者甚至可能完全没有泪液。若干眼症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发展为失明。早期如果出现疼痛或瘙痒的症状,可以通过泪纸试验来检测泪液的分泌量,以此来确诊是否患有干眼症。重度干眼症患者因干燥而反复发生炎症,导致角膜受损,角膜的透明度逐渐下降,终可能导致失明。
如何正确对待干眼症?
首先需要确立一个观念,干眼症是可以治疗的。对于重度干眼症,新的治疗方案包括唾液腺移植或颔下腺移植。而对于白领群体中轻度到中度的干眼症患者,虽然他们通常有一定的泪液分泌,但泪液的量往往不足,因此需要采取减少泪液消耗的治疗策略。目前先进的方法是泪道栓塞治疗,通过封闭流向鼻腔的泪道,从而减少泪液的消耗。

因患有干眼症而导致失明的患者,其治疗过程相当复杂。这类患者不仅需要进行唾液腺或颔下腺的移植手术,还必须接受角膜移植手术。此外,必须警惕干眼症的误诊问题。干眼症是一种无菌性疾病,不能因为出现结膜充血的症状就误认为是感染性角膜炎或结膜炎进行治疗。如果随意使用抗菌素眼药水,可能会导致眼内菌群失去平衡,长期下来会削弱眼睛的抗感染能力。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干眼症的治疗不能仅依赖于人工泪液,因为人工泪液主要起到润滑的作用,仅能缓解干燥的不适感,无法缓解干眼症。严格来说,人工泪液应当长期使用,以延缓角膜受损的进程,从而保护视力。对于轻度和中度的干眼症患者,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也能够带来显著的改善结果。
通过上述介绍,相信很多人对干眼症的危害有了全新的认识,其实。任何疾病只要发现都要及时治疗。养病如养虎,对一些小病如果不在乎,发展下去,是很有可能酿成大错的。这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