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仅16%老人视力正常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都会面临视力下降的问题。近,在《视觉科学》期刊上发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只有16%的老年人拥有正常的视力。视力不佳是导致老年人摔倒和不敢外出的主要因素之一,进而引发一系列生活上的困扰。然而,大多数老年人对眼花的问题并不重视,错误的用眼习惯和配镜方式使得他们的视力问题愈发重。
通常情况下,老花眼大约在50岁左右开始显现,但近年来有研究指出,一些年轻人甚至在40岁之前就已出现老花眼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早发性老花眼”。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前列,这些年轻人往往在年轻时就已经存在“远视”,通常度数在+150度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每年大约递增+10度。眼睛的调节能力一般在+150度以内,当超过这个度数时,就会出现调节困难。因此,这些人在40岁之前就可能会出现老花眼,形成所谓的“老花眼提前”;第二,与人们过度用眼、缺乏休息和睡眠,以及面临较大精神压力有关。老花眼的出现时间和重程度,除了与个体的屈光状态相关外,还与每个人的工作性质和学习习惯密切相关。“年轻老花眼”人群主要集中在白领社会等级。由于社会竞争日益加剧,他们的精神状态常常处于紧张状态,身体也多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类人群通常需要长时间与电脑打交道,眼睛频繁盯着屏幕,加之睡眠不足,导致眼睛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从而使得老花眼提前“来临”。
老花眼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衰老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出现视力模糊是必然的,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一般来说,视力较好的人在老花眼的症状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很多人误以为近视患者不会出现老花眼,其实这并不准确性高。没有人能够逃避老花眼的困扰,近视者在达到老花眼的年龄时同样会感受到视力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在阅读近距离物体时,原有的近视眼镜不再适用,需要重新配镜。然而,对于那些轻度近视且一直不佩戴眼镜的人来说,如果老花眼的度数与近视度数相近,在阅读书籍或报纸时就可以避免使用老花镜。
目前,针对老花眼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独特可行的解决方案是佩戴近用眼镜,即老花镜。许多老年人在这一问题上存在误解,认为配近视镜必须去医院,而老花镜随便购置一副能够看清楚就可以。实际上,老花镜也不能随意佩戴,因为每个人的老花眼度数各不相同,瞳距也存在差异,甚至两只眼睛的老花度数也可能不同。长时间佩戴不合适的老花镜,对眼睛的健康是有害的。
正确的做法是:到正规眼镜店检查,再配适合自己的老花镜。配镜时要考虑老人的不同需要,如看电视用的眼镜应比看书报用的镜片相应减少远视度数,对屈光不正者,为减少看近看远换镜的麻烦,还可考虑配双光镜、三光镜以及新型的渐变式多焦点镜片。
三年换一次老花镜。随着年龄增加,老花程度也会加深,一旦老花镜不合适就得及时更换,否则会加速眼睛老花。建议每隔三年验光一次,若老花镜镜片出现划痕、老化等现象,会造成通光量下降,影响镜片的成像质量,也要及时更换。
放大镜无法替代老花镜。一些老年人在阅读时,常常会用放大镜来替换老花镜,虽然这样可以看得更清楚,但实际上是在“纵容”自己的眼睛。放大镜的度数相当于1000—2000度的老花镜,长期依赖放大镜会导致视力逐渐恶化,习惯之后很难再找到适合的老花镜。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多摄入绿色蔬菜和水果,这对视膜中重要蛋白质——视紫红质的再生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