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视及散光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4-01-26 16:13:06
编辑:医学文学
阅读量:
近视:
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进入人眼后,经过眼球的屈光系统将光线折射,使其汇聚于视网膜之前的屈光状态。近视的发生原因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多种因素引起的。
近视的分类:
从视力不良的程度来看,可以分为不同的近视程度:低度近视(-3.00度以内的人)、中度近视(-3.25度到-6.00度之间的人)、高度近视(-6.25度到-10.0度的人)和重度近视(-10.0度以上的人)。根据发病机理的不同,近视又可以分为功能性近视和结构性近视。功能性近视是指晶状体的调节功能出现异常,无法将远处的影像调焦到视网膜上。而结构性近视则是由于角膜曲率变大和眼轴变长所引起的。功能性近视的治疗相对简单,可以通过训练、使用阿托品眼药水、棱雾视疗法等方式来一定程度上恢复视力。
然而,治疗结构性近视并非易事,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方法仅有三种:角膜塑形术、激光手术和ICL。角膜塑形术是一种物理疗法,通过重新塑造健康的角膜曲率来治疗近视。激光手术则是通过激光破坏角膜组织的方式改变角膜的屈光力。而ICL则是通过手术植入晶体来治疗近视。前者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不会对角膜组织造成破坏,而后两者则需要破坏部分眼部组织。
散光:
平行光透过眼球后发生折射,形成的像并非一个焦点,而是一种光学现象,即在空间不同位置出现两条焦线。根据两条主子午线与视网膜的位置关系,这种现象可以分为: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复合近视散光、复合远视散光以及混合散光。散光的主要原因是角膜和晶状体的不对称排列以及屈光指数的改变。普通散光可以通过使用夜用型塑形镜来矫正,而高度散光则需要使用RGP(日用型)来矫正,或者佩戴框架眼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