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摘眼镜的你,近视矫正手术知多少
近视矫正手术安全性如何?需要做哪些术前准备?记者近日专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韩崧。
角膜屈光术较晶体植入术更成熟
据韩崧介绍,目前近视矫正手术主要分为角膜屈光和晶体植入两种术式。角膜屈光手术利用激光将眼角膜削薄,使其与屈光度数相匹配,从而达到近视矫正的目的。而晶体植入手术则是在眼内虹膜后布设一个人工晶体,如果术后出现意外,某些情况下,需要取出晶体。
简而言之,角膜屈光手术的原理可以视为进行"减法"操作,通过稍微削薄患者的角膜,使其不再过于"凸";晶体植入手术的原理则是进行"加法"操作,将一副超薄轻便的眼镜嵌入我们的眼睛。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3月22日,在河北沧州市实验小学,医生志愿者为学生进行医学验光。新华社发(傅新春 摄)
韩崧告诉记者,角膜屈光手术已在国内开展了20多年,适用于大多数近视患者,技术相对成熟,术后恢复较快,目前因手术导致的术后并发症病例相对较少。
“但是角膜屈光手术对角膜厚度有相应的要求,患者术前需要进行严格检查。如果角膜厚度不允许而又坚持手术的话,就只能选择晶体植入手术。”他说。
近年来,由于晶体植入手术矫正近视度数可以取得显著效果,备受瞩目。对此,韩崧坦言,目前的晶体植入手术技术存在一定风险,植入人工晶体会对眼内的流体力学产生影响,术后可能引发白内障、青光眼等症状。
“尽管人工晶体具有可取出的特点,但是植入和摘除晶体都会对眼睛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眼科专家韩崧表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近视矫正手术将变得越来越成熟。然而,在决定接受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和评估手术的风险。
是否接受近视矫正手术看个人意愿
“为什么许多眼科医生还戴着眼镜,他们为什么不做手术?”不少准备接受近视矫正手术的患者都会产生这个疑问。
就此事,韩崧表明,近视矫正手术是一种彰显个人意愿的手术,是否接受手术取决于患者的个人目标。“许多人,包括许多医生,长时间佩戴眼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并没有摘掉眼镜的需求。”
如果是为了某些职业就业,患者可以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根据医生的专业建议,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并做好术后随访,基本能达到摘掉眼镜的预期目的。
如果是为了美观,或者单纯想摘下眼镜,那么要综合考虑进行手术的风险。"任何手术都有相应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时间,此外还有费用,眼部不适等因素,因此要不要接受手术,是一个综合评判的结果。"韩崧说。
此外,专家韩崧提醒,如果决定进行近视矫正手术,需要符合以下条件:年龄需满18岁,手术前至少两周停止佩戴隐形眼镜,近一年来屈光度没有明显变化,没有其他全身性疾病以及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此外,手术后一个月内应避免揉眼、参与拳击、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运动,并按医嘱使用药物,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近视无法治愈需从源头坚持防控
目前医学尚未发展到能完全治愈近视,因此从源头上控制近视问题势在必行。近日,教育部等十五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将根据不同学段的儿童和青少年、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及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近视防控措施,以减少新发近视的比例,减缓近视的进展速度并降低重度近视的发生率。
6月4日,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实验小学,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组装眼球模型来深入了解眼球的结构。今年6月6日即将迎来第26个全国爱眼日,各地的学校纷纷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孩子们从小就养成爱眼护眼的良好习惯。这是一张由新华社的张严新摄影师拍摄的照片。
对于如何科学用眼,韩崧表示,保证室外活动时间、减少并科学近距离用眼、注意读写姿势、合理平衡膳食、安排充足睡眠、定期进行视力检查等,都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
根据非常新发布的《国人近视手术白皮书》,2020年的近视手术数量较2018年增长了近75%。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手术来摘掉眼镜,进行近视矫正。然而,韩崧特别提醒大家,尽管手术可以帮助患者摘掉眼镜,但已经存在的近视损伤仍然存在。
“近视患者,特别是高度近视患者,应时刻关注自身眼底状况。除了坚持定期体检之外,日常也可以进行一些自我检查,例如,交替使用一只眼睛观察物体,如果发现视力急剧下降、视野变窄、眼前出现大量黑影、看东西扭曲变形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检查,以预防眼底疾病的发生。”
Tips:看完文章对近视手术还有疑惑?点击 【在线咨询】 与专属顾问一对一沟通解答你包括收费、效果对比、医生对比、医院排行对比等所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