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检查很关键?不同疾病观察表现有差异!
由于眼底疾病在早期阶段并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具有较高的致盲风险,因此建议定期进行专業眼底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玻璃体、脉络膜、视膜和视神经等疾病,实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效保护视神经。
眼底检查有哪些类型?
1、直接检眼镜检查
此方法操作简单,看见的眼底图像正常,大约放大16倍。不过,成像范围小,立体感差,受屈光间质影响,用于观察眼后极部病变,包括黄斑病变和视神经。
2、利用双目间接检查镜子
进行双眼间接验光检查时,医生会使用手持凸透镜观察眼底,此时所见眼底图像为倒置。即使患者存在屈光介质的透明度问题,也能够进行观察。双眼观察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可以覆盖更广泛的观察范围,同时放大倍数相对较小。
3、裂隙灯显微镜下联合
裂隙灯显微镜下联合三面镜检查或前置镜检查,能看得更加清晰。
哪些情况下需做眼底检查?
1、怀疑眼部疾病
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葡萄膜炎、黄斑变性和视膜脱离,还有脉络膜炎、葡萄膜炎、眼内肿物等。
2、高危人群
眼底病变高危人群,包括高度近视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
不同疾病做眼底检查有怎样的表现?
1、高血压性视膜病变
具体表现为视膜动脉弥漫性变细,动脉反光增宽,血管走行比较平直,动静脉出现交叉压迫,视膜渗出及出血等。
2、糖尿病性视膜病变
具体表现为黄斑区域血管渗漏,呈现弥漫性或局灶性,产生微血管瘤,血管串珠样改变,或是视膜内出血、视膜脱离、视膜新生血管等。
3、黄斑病变
黄底黄斑区出现平盘状浆液性脱离,呈现椭圆形或圆形,新生血管或视膜渗出、视膜出血等。
4、视膜脱离
进行眼底检查时,可能会观察到视膜脱离的症状,表现为灰白色隆起,从局部脱离到完全脱离。在广泛范围的视膜脱离区域,可能会出现波浪状起伏不平的情况。重情况下,还可能看到视膜表面增生,形成固定的皱褶。
温馨提示
通过眼底检查能评估眼底功能,若检查结果异常,还需结合病因联合彩色眼底照相、眼底血管造影来检查。值得注意的是,闭角型青光眼、浅前房者谨慎做散瞳检查,防止用散瞳剂后造成青光眼急性发作;出现感染性眼表疾病时,如化脓性角膜炎、急性结膜炎,不可用三面镜检查;患有器质性疾病、重度精神疾病者、难以配合检查者,需由医生评估能不能做眼底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