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黄斑变性…盘点4种致盲眼病!
许多致盲症状与眼科疾病相关,如白内障、黄斑变性和青光眼等。只有及早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才能大限度地保留视力。然而,许多患者却对这些疾病置之不理,拖延时间,直到视力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才醒悟过来,然而此时已为时已晚。
致盲的眼病有哪些?
1、青光眼
一般情况下,眼球内房水的生成和排出保持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房水就会增加,导致眼内压增加,进而对眼睛施加持续压力,再加上视神经缺氧缺血,从而导致视力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害。青光眼的主要症状包括视力急剧下降、视野缺损、眼睛胀痛和头痛等。青光眼导致的失明难以逆转,因此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中老年人、高度近视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接受眼底检查。
2、黄斑变性
视力中敏感的部位莫过于黄斑区,黄斑受损后会导致中心视力下降,看东西变形等症状。黄斑变性通常发生在45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越大,患病风险就越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等疾病会加速黄斑变性的发展,因此高危人群应该定期前往医院进行眼底和OCT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疾病。
3、糖尿病视膜病变
糖尿病是一种病程较长、血糖波动幅度较大的疾病,容易导致眼底血管受损,进而引发视膜缺血缺氧的情况。为了改善视膜缺血问题,人体会逐渐形成新的微血管,然而这些微血管却容易发生出血,从而导致视膜病变的产生。糖尿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一旦确诊时视力已经受损,因此应当及时进行视力筛查。对于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且没有视膜病变的患者,建议每12个月进行一次眼底检查;若发现视膜病变,则需要缩短检查频率,改为每3~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4、白内障
晶状体本应是透明的,但由于一些原因导致了混浊,这就妨碍了光线和图像的进入,进而导致视物模糊或失明。白内障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眼病,晶状体中的蛋白质发生变化而变得混浊,这种情况难以逆转,需要通过手术来去除混浊的晶状体,替换为透明的人工晶状体。
温馨提示
上述4种眼科疾病潜在危害极大,可能导致失明,因此应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一旦确诊,应该按照科学规范进行治疗,以免造成视力不可逆的损伤。不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应该爱护双眼,避免过度用眼,控制看电视和使用手机的时间,特别是不要在昏暗的环境中使用电子产品。不论是否患有眼科疾病,都应该定期接受眼底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