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外伤、感染…盘点7个伤害视力的因素!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彩色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日常用品。然而,过度使用这些电子产品,加上环境污染重,导致空气中充斥着颗粒物和化学物质,进而加剧了人们视力下降的趋势,眼科疾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视力受损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外伤和感染等,但大部分视力问题其实是可以通过预防来避免的。
伤害视力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
儿童视力损伤以及致盲通常是遗传造成的,包括色素性视膜炎和屈光不正,还有青光眼等疾病跟家庭遗传息息相关。
2、受到外伤
儿童活泼好动,靠谱防范意识薄弱,易出现眼部外伤。另外,经常做对抗性运动或是不合适的娱乐项目等,同样也会增加眼外伤发生几率。
3、感染
受到微生物、病毒或病原体等微生物感染,可影响眼睑、角膜以及结膜,重时可破坏视神经以及视膜。
4、衰老
不少眼部疾病发生跟衰老相关,包括老年性黄斑变性和白内障,还有青光眼以及老花眼等,随着年龄增长,这些眼疾的发病率会随之升高。
5、营养不良
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肠胃吸收差、过度节食、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等易造成营养不良,使得体内重缺乏维生素A,易造成角膜混浊,从而损害视力。
6、不良的行为习惯
长时间过度使用眼睛可能导致近视眼,除了青光眼外,高度近视已经成为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时间沉迷于手机或电脑,缺乏户外活动,嗜好重口味食物等都可能对视力造成伤害,同时吸烟或暴露在二手烟中也可能导致老年性黄斑变性。
7、患有慢性病
血糖波动幅度过大或血糖居高不下,可能对眼部神经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眼血管微循环发生变化,影响眼部组织的营养供应,进而影响视觉功能。此外,患有急性传染病、贫血或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肾炎、血压控制不稳定等情况也可能导致视膜血管变化,易引发眼底出血和玻璃体积血,终导致视力下降。
温馨提示:
遵循科学合理的用药原则,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在40分钟以内,适当进行眼部保健操或眺望远处,有助于缓解眼睛疲劳。每天至少要有一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可以有效预防近视度数加深。切记不可用手或脏衣服揉搓眼睛,避免与他人共用洗脸盆和毛巾。出门时要注意佩戴墨镜,以免受紫外线损伤。患有慢性病、高度近视或老年人应每6~12个月到医院检查眼底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