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也会脱落?原来是这5大因素在捣乱
视膜在维持视力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一旦发生视膜脱落,就可能引发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重后果。实际上,视膜脱落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常见症状,通常是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因此在治疗视膜问题的同时,也需要控制原发疾病。因此,了解导致视膜脱落的根源疾病就显得尤为重要。
哪些因素会导致视膜脱落呢?
1、近视眼
患有近视眼,尤其是高度近视的人,更容易出现视膜脱落的情况。近视眼很容易导致玻璃体变性或者脱离,使眼睛周边的视膜变得特别脆弱,加上玻璃体视膜的牵引,很容易导致近视眼周边的视膜变性或者脱落。
2、视膜变性
视膜并非铁打不动。若长时间使用眼睛不当,可能会出现变性情况,如格子状变性、霜状变性、铺路石状变性。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很容易引发视膜裂孔,终导致视膜脱落,给视力带来伤害。
3、眼外伤
眼睛在遭受剧烈撞击或挫伤时,可能会导致眼球瞬间变形,进而使视膜发生撕裂并终脱落。此外,如果眼睛受到穿孔性外伤,也可能直接损伤视膜,甚至导致视膜脱落。
4、眼睛手术伴玻璃体并发症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而且需要手术才能够进行治疗,在进行白内障手术之后如果同时出现了玻璃体并发症,则很容易导致视膜脱落。此外眼内出血的患者,玻璃体收缩会比普通人更早,久而久之则可能会导致视膜脱落。
5、全身疾病
一些全身性的慢性疾病也会对视膜造成影响,终导致视膜脱落,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很容易导致眼底出血以及眼底血管产生病变,久而久之则可能会导致视膜脱落的现象出现。
温馨提示
治疗视膜脱落的时机至关重要,应尽早进行处理,一般来说,进行手术的很不错时间是在一周内。视膜一旦脱落,会重损害视力,若错过治疗黄金期,视功能将受到重大影响,即使事后进行手术,也难以恢复到原有水平。因此,要及时察觉视膜脱落的症状,如突然视力下降等,务必在一周内接受手术,以大程度地改善视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