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怎么回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6大信号要警惕!
有些患有糖尿病的个体可能会察觉到自己的视力逐渐变得模糊,经常出现看不清东西、眼花的情况。实际上,这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患者视膜发生病变而导致的。糖尿病患者在疾病进展到后期后,眼部通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失明等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留意自身是否存在视膜病变的征兆,以预防疾病发生。
那么糖尿病患者在出现视膜病变之后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1、眼部出血
糖尿病患者若出现视膜病变后很容易导致眼部新生血管破裂,新生血管愈合能力较差,因此会出现眼部出血情况。流出的血若未正确处理,会倒流入眼部玻璃体,使其变浑浊。外部光线折射到浑浊的玻璃体后,会将瘀血块投影到视膜上,导致患者眼前出现黑影。
2、黄斑出现水肿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视膜病变时,眼部血管会发生异常变化,可能出现血管畸形、破裂等情况。血管异常可能导致黄斑区域水肿,黄斑区感光能力逐渐减弱,终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3、软组织渗出
一旦患者出现疾病,可能会引起视膜神经纤维层异常,导致胶质组织增生取代眼部部分软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取代的软组织会形成白色絮状物。
4、视膜出现血斑
糖尿病患者在眼部病变进展至中后期后,眼部血管常出现破裂情况。若不及时清理眼部出血,瘀血可能在通孔内积聚,形成瘀血块,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危及视力。
5、硬性渗出斑
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眼部水肿,随着水肿被神经组织分解后,可能会产生一些脂质类残留物。这些残留物如果不能正常排出,可能会在患者眼部内侧或眼角形成明显的边界分明的白斑、黄斑。
6、视膜异常
发展到晚期糖尿病病变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视膜异常的状况,这是由于眼部血管周围聚集了白线状脂质类物质,导致眼部血管和视膜受到外界压迫,从而引发新生血管异常生长等情况。
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注意保养,有巨大概率会出现视膜病变。平时需要注意观察自身有没有出现病变的症状,预防自身患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