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麦粒肿初期治疗方法及热敷操作技巧分享
麦粒肿则是由于睑板腺导管堵塞,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形成的囊肿,慢慢发展成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不红不痛,但持续时间可长达数月。
麦粒肿是如何引起的呢?
如经常用手揉眼,由于手经常接触许多不洁物品,往往常有很多的病菌,这些病菌会通过揉眼这种不良习惯而带入眼内,引起眼睛的感染。
此外,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身体不适的状况下(如学习负担过重、体力消耗大、消化不适、糖尿病等),身体的抵抗力弱,病菌也会趁虚而入,引起眼部的感染。
麦粒肿怎么办?
在麦粒肿早期或脓肿未形成时,应当进行局部湿热敷,每天进行3次,每次持续20分钟。热敷有助于促进眼部的生命液循环,可以缓解肿胀和疼痛。同时可以在眼睑囊内涂抹0.25%金霉素药膏或其他抗菌素药膏。每天使用2-3次。如果出现全身症状,可以口服抗菌素或磺胺药,或者进行青霉素肌肉注射。
外麦粒肿部位明显软化,但尚未溃破时,可不需要麻醉,与眼睑边缘平行切开排出脓液;内麦粒肿结合膜面上有明显脓头时,可滴0.5%的麻醉药物3次,等待表面麻醉作用后,用刀尖与眼睑边缘垂直切开排脓。
治疗麦粒肿的时机至关重要,及时进行检查是治疗的首要步骤,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许多患者因为在检查和诊断过程中出现漏诊或误诊等情况,给治疗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导致错过了很不错的治疗时机。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饮水并保持正常排便。如果麦粒肿长时间不退,形成硬块,在急性炎症消退后,可以在睑结合膜上切开刮除内部物质,并切除残留囊壁和肉芽肿。
麦粒肿初期治疗可用热敷
治疗霰粒肿初期可考虑使用热敷。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孩子患上麦粒肿后,在脓头尚未形成之前,可以进行热敷,每天进行3至4次,有助于促进脓液的排出,轻微的炎症在热敷后可能完全消退。
儿童是很容易患上麦粒肿或霰粒肿的。一方面,由于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比如:暴饮暴食、饮水不足、偏食等,再加上孩子好动的本性,经常会用脏手揉眼睛,容易导致微生物感染;而另一方面,幼儿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抵抗感染的能力也有限,还容易上火。
初期尽管出现局部轻微瘙痒和疼痛,但没有全身不适的症状。这时候应该立即滴用抗菌素眼药水。但是一旦出现脓包,就需要立即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切开排脓,而不是等到自行破裂。这样可以减轻患儿的疼痛,缩短治疗时间。
然而,一旦出现脓头,就确实不能再用手挤压,更不能用脏手揉眼睛,以免将微生物带入眼内,引发感染,甚至导致重的并发症。对于小的霰粒肿,在连续热敷1至2周后,可以被吸收消散。但是对于大的霰粒肿,如果热敷无效,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