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先天性白内障怎么引起的?引起小孩先天性白内障竟是这3大原因
先天性白内障是指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或在出生后一年内逐渐形成的白内障,其原因是先天遗传或发育障碍。据统计,新生儿中约有0.5%左右的患者患有先天性白内障。这种眼病在儿童中非常常见,也是导致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对天津、上海和北京盲童致盲原因的调查,失明儿童中有22%~30%的人是因为先天性白内障所导致的,因此它已经成为儿童失明的第二大原因。
大约一半的先天性白内障与遗传有关,其中常见的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遗传性白内障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局部或全身障碍导致晶状体混浊。
例如:(1)孕期胎儿宫内病毒感染,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早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引起的白内障发病率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妊娠2个月内感染风疹导致的白内障发病率可达到100 %。
(2)孕期营养不良和代谢障碍,如母体妊娠期糖尿病、甲亢、贫血、低钙、低维生素A、晚期缺氧等,以及新生儿代谢紊乱,如低血糖、甲状旁腺功能障碍、半乳糖血症等。
(3)一些理化因素也是病因之一,例如出生后因各种危重疾病长时间吸入高压氧、接触射线等。
1、症状
婴幼儿白内障的主要症状为白瞳症。白瞳症即为新生儿出生后瞳孔区有白色反射的征象。不完全性白内障则常常以视力低下、斜视、眼球震颤等异常就诊。
2、体征
(1)视功能检查: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但应具备光照反应。
(2)晶体呈各种形态的混浊,常见的有膜性白内障、核性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前极、后极白内障、花冠状白内障、缝性白内障、点状白内障等等。
(3)可继发斜视,眼球震颤。
(4)可并发眼部其他先天异常,如小眼球小角膜、无虹膜、永存增生原始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
先天性白内障可根据发生程度和部位分为完全性、不完全性、核性、皮质性、膜性白内障。不同的白内障类型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以下是常见的类型:
1、核性白内障视力障碍明显。多为双眼患病。
2、绕核性白内障(板层白内障)视力影响不大。
3、前极性白内障如视力无明显影响,可不治疗。
4、后极性白内障后极部的混浊,对视力有一定的影响。
5、全白内障晶状体全部或近于全部混浊,也可以是在出生后逐渐发展,视力障碍明显,多为双侧性。
视功能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排除眼球后节并发异常,对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至关重要。另外,应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排除代谢性疾病。
治疗
1、明显影响视力的病例,如全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对于膜性白内障,可以考虑进行膜性切开术等。为了预防术后再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还应同时进行晶体后囊切开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手术方式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同期或Ⅱ期植入人工晶体。
2、对视力影响不大者,如前极白内障、花冠状白内障和点状白内障,一般不需要治疗,定期随诊观察即可。
3、确定有严 重的眼底疾病、视神经发育异常;主、客观检查不能确定有光机能;合并严 重小眼球;合并眼内活动性疾病等情况时不宜手术。
4、术后需及时进行验光配镜,选择佩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进行矫正。对于屈光不正的患者,需要进行弱视训练以提高视力。验光应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及时调整眼镜度数,以适应眼球发育引起的屈光变化。
5、对单眼白内障儿童或双眼白内障术后两眼视力相差悬殊的病例,还要进行遮盖等弱视治疗。
大部分白内障患者的病情发展缓慢,视力逐渐减退,通常没有任何不适感。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他们自己无法表达病情。如果家长不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很容易忽视孩子眼睛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尽早发现孩子的先天性白内障呢?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仔细观察:新生儿的眼球前后径一般较短,多为远视,视力发育不完全。随着年龄增长,眼球逐渐变长,远视度数减少,视力逐渐提高。通常情况下,将一个玩具或颜色鲜艳的物品放在3个月大的婴儿面前,他们的眼睛或头部会随着物品的移动而有跟随运动。虽然1岁以下的婴儿视力较差,但他们可以主动拾起身边的玩具或拿取食物。如果患儿患有白内障(尤其是双眼患者),这些能力明显减弱,就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首先表现出的是生活能力下降和不协调。例如,对电视和鲜艳的画面不感兴趣,不能准 确地拿取小物品或玩具,阅读和写字时离书本过近等。有时会表现为只用一只眼睛看物体(看书时需要歪着脑袋),行动迟缓,不喜欢户外活动,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等。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出生时双眼球的大小存在偏小或不对称的情况。几个月或几年后,孩子的眼珠会出现不自主转动的现象,有时还会出现翻白眼或“对眼”的情况。有些家长可能会误以为这是孩子的不良习惯或者普通的“斜眼”,因此会无故训斥或打骂孩子,强迫他们改正。然而实际上,这种眼珠转动是孩子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可能是视功能不良或者天生就有这个问题。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情况,应该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患有先天性白内障。
2、注意观察孩子的瞳孔变化:正常发育的婴儿,两只眼球的大小应基本相同,角膜(即黑眼珠)应该是透明的,如果用手电筒照射瞳孔,应该能看到明显的舒缩反应,晶状体也应该是透明的。如果发现患儿的瞳孔区域变白或灰暗,失去光泽,应立即前往医院请医生进行检查。
3、请注意观察孩子的眼球运动。如果发现孩子的眼珠有不自主的抖动,应主动寻找原因,并前往医院请眼科医生检查是否存在患儿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虹膜、脉络膜缺损等内眼病。
4、建议关注孩子的视力:正常发育的幼儿,3岁时已能理解动物视力表的图像。因此,建议家长尽早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视力,以及发现是否存在先天性白内障的可能。此外,在进行视力检查时,建议家长耐心等待,并给予孩子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以促使孩子合作,以保 障检查结果的准 确性。
5、需要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存在代偿头位。所谓代偿头位是指患儿中一只眼睛的视力较差或者完全看不见东西,因此患儿在观察物体时常常使用视力较好的另一只眼睛,导致头部歪向视力较好的一侧,只用一只眼睛来观察物体。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该请眼科医生检查是否存在先天性白内障。
鉴别诊断
1、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本病发生于体重低的早产儿,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可能是其致病原因。双眼发病。
2、永存增生原始玻璃体
患儿为足月顺产,多为单眼患病,患眼眼球体积较小,前房较浅,晶体大小较小,睫状突长度较长,可延伸至晶体的后极部,晶体后方存在血管纤维膜,其上血管丰富。晶体的后极部存在混浊,导致虹膜-晶体隔向前推移。
3、炎性假性胶质瘤
多为双眼发病,少数为单眼,在晶体后有白色的斑块,眼球变小,眼压降低,其发病原因是在胚胎发育的后3月,在子宫内受到母亲感染的影响或是出生后新生儿期眼内炎造成的。
4、视网膜母细胞瘤
白内障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眼内恶性肿 瘤。尽管多发生在2~3岁以前,但也有可能在出生后数日内就出现白瞳孔。肿 瘤的颜色通常为乳白色或黄白色,当肿 瘤生长到一定大小时,进入眼内的光线会反射成黄白色。
5、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炎
视网膜有白黄色病变,轻度隆起,表面有新生血管和微血管瘤,毛 细血管扩张,严 重者因视网膜广泛脱离而呈现白瞳孔反射。晚期虹膜新生血管,继发性青光眼和虹膜睫状体炎。
6、视网膜发育不良
患儿为足月顺产,眼球小,前房很浅,晶体后有白色的组织团块而呈白瞳孔。常合并大脑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病,腭裂和多指畸形。
7、先天性弓形虫病
近年来,我国已有报道称本病的发生情况。该疾病的特点是眼内炎症反复发作,导致脉络膜视网膜出现色素性瘢痕,病变主要出现在黄斑区域,因此患者可能表现出白瞳孔的症状。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肝脾肿大、黄疸、脑积水和脑钙化等症状。
8、弓蛔线虫病
患病儿童的眼底会形成肉芽肿,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后极部局限性脉络膜视网膜肉芽肿,没有活动炎症;另一种是玻璃体混浊,有明显的炎症。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白瞳孔反射。患儿有与动物(猫狗)接触的历史。
其他少见的白瞳症还有Nonie病、眼底后极部缺损、玻璃体出血机化、严 重的视网膜胶质增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