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视力提升可能不利?预防眼疾需避开这3个误区!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的功能会逐渐退化,因此老年人更容易患上各种眼科疾病。当老年人出现视力突然改善、突发性肠胃炎等症状时,就需要考虑是否患上了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科疾病。以下是三种常见的误区病例。
老人视力变好可能是坏事
病例分析:患者张先生,年龄66岁,患有老花眼,通常需要佩戴老花镜进行阅读。然而近,他意外发现视力有所改善,阅读时无需佩戴老花镜也能清晰看见文字。患者感到非常高兴,误以为这是自己“返老还童”的迹象。
医生指出:白内障初期症状可能包括近视或近视度数增加,同时老花度数相对减少,甚至在阅读时不需要老花眼镜,随着白内障的进展,视力会逐渐下降,终导致失明。因此,老年人若突然发现视力变好,应引起警惕,这可能是眼部疾病的先兆。
如何预防:少吃盐,尽量避免眼睛暴露在强烈光线下。如果需要长时间在阳光下工作,就应佩戴质量好的太阳镜,并定期对眼睛进行检查。
不要把青光眼错当胃肠炎
病例:赵女士近几天身体不适,经常眼睛胀痛、头痛,还出现恶心呕吐和发冷发烧的症状。她误以为患了急性胃肠炎。自己在家吃了些止泻、退烧方面的药,症状也不见好转。到医院看门诊,医院建议她去眼科,经检查,眼科医生确诊她患了青光眼。她很纳闷,明明是眼睛有毛病怎么会出现恶心呕吐和发冷发烧的症状呢?
医生答疑:青光眼是老年人经常遇到的一种常见且重的眼部疾病,是导致失明的重要因素之一。闭角型青光眼症状明显且重,可导致眼部胀痛和同侧头痛,看灯光周围可能出现五彩斑斓的彩环,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视力。同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发冷和发烧,有时甚至会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
如何降低眼压风险:首先要维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兴奋;其次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在昏暗环境中停留过久,以免瞳孔扩张导致眼压升高;另外,在寒冷多风沙的恶劣天气里尽量减少外出,减少对眼部的刺激;在温暖晴朗的天气里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此外,不要长时间低头工作,以免眼部出现淤血。
糖尿病不控制也会致盲
事例:今年72岁的张先生10年前就血糖偏高,可他从不定时检测,更谈不上定期复诊。吃饭也不在乎,与朋友聚会时高兴了就会豪饮几杯。近他的眼睛看不见了,到医院求治,眼科医生告诉他是糖尿病合并症视膜病变导致他双目失明时,他才后悔不已。
资历高医生解答:像孙先生这样因糖尿病而导致失明的老人正在逐渐增多,这些老人缺乏对眼睛的保健意识。糖尿病对眼睛的损害,在患病的三五年内基本没有体现,一般十年左右才表现出来。糖尿病一旦致盲,很难舒缓。
如何预防:患有糖尿病的老人一定要定期到医院检查眼底,因为糖尿病视膜病变早期患者自身没有感觉,只有查眼底,才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