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山眼科医院:屈光不正临床症状及治疗新进展
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膜前或后方成像。它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
屈光不正的临床表现
视力下降、视力疲劳、视野变化、光觉色觉障碍、眼球改变、并发症等。
lang=EN-US>6.00D)和高度近视(-6.00D以上)。按屈光异常成分可分为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根据近视的进展情况与眼底是否有病变又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
远视按程度分为轻度近视(+3.00D以下)、中度近视(+3.00D-+6.00D)和高度近视(+6.00D以上)。按屈光异常成分可分为轴性远视和屈光性远视。
散光为眼球各径线的屈光力不同所致,可分为规则性和不规则性两大类,规则性散光又分为单纯远视散光、单纯近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复性近视散光和混合性散光五种。
那么,屈光不正该如何治疗?
近视矫正方案:对于轻度和中度近视,建议佩戴适度凹透镜片来纠正视力问题。而对于高度近视者,常常在佩戴眼镜后感觉物体过小、头晕以及难以看清近处物体,此时可以考虑适当减少镜片度数,或者选择戴角膜接触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角膜接触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一系列角膜并发症。
进行辐射状视角膜切开手术;在视角膜边缘区域(非瞳孔区域)进行8-16条辐射状切口,可使视角膜中央变得平坦,从而减少眼睛的屈光度,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通常对于2-8D的近视眼有良好的矫正结果,其矫正结果取决于切口深度、辐射状视角膜切开的条数以及保留中央透明区域的大小。
但此种手术对角膜造成一定损伤,处理不当可出现角膜穿孔、内皮失代偿及感染等重并发症,而且远期结果尚未完全确定,故目前对此手术应采取慎重态度。
对远视进行矫正:对于远视眼,如果视力保持在正常水平且没有出现明显症状,则无需采取任何治疗措施。但如果出现视力疲劳或视力受损等症状,就应考虑佩戴适当的凸透镜片进行矫正。特别是对于远视程度较深,尤其是伴有内斜视的儿童,应尽早配戴眼镜。
随着眼球的发育,儿童的远视程度有逐渐减退的趋势,因此每年还须检查一次,以便随时调整所戴眼镜的度数。除配戴凸镜矫正外,还可以用角膜接触镜矫正。
散光治疗:一般轻度而无症状者可不处理,否则应配柱面透镜片矫正,近视性散光用凹柱镜片,远视性散光用凸柱镜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