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预防指南|家庭应急措施及专业治疗介绍
沙眼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眼部结膜角膜慢性病,感染沙眼可能持续多年甚至数十年。因此,许多人对沙眼的认识不够重视。若不及时治疗,沙眼可能导致重并发症,甚至引发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沙眼的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睑内翻倒睫。重症沙眼由于睑板肥厚变形,使睑缘向内卷曲,睫毛也随之内倒(倒睫毛),像毛刷一样在角膜上刷来刷去,久而久之使角膜上皮损伤,常继发微生物或病毒感染,形成角膜溃疡,继之角膜发生混浊、斑翳,甚至白斑,俗称“白蒙”,重影响视力,重者失明。
2)角膜血管翳。沙眼在侵犯结膜的同时,角膜上缘往往也被累及。可发生水肿,点状浸润,并有成排的新生血管长入角膜浅层,重时可波及整个角膜,视力受到重破坏。
3)眼球干燥,睑球粘连。患沙眼时,由于结膜齐全瘢痕化,使睑部泪腺和结膜杯状细胞(分泌粘液)遭到破坏,眼泪减少或根本无泪,角膜干燥,有的发生溃疡,结膜粗糙不平,重者形似皮肤,覆盖整个角膜,眼球转动受限,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失明。
当前所有地区沙眼患者数量高达5亿人,其中大约有600万人因角膜溃疡形成后,继发微生物反复感染而导致双眼失明。在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和太平洋一些岛国,沙眼已经成为重威胁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战。因此,患者有必要主动接受治疗。
生活中如何预防沙眼?
预防沙眼关键在于做好个人卫生。
经常洗手,不用脏手擦眼睛,手帕要经常洗晒。推广分巾分水,一人一巾。
加强对服务性行业的卫生管理,做好毛巾用具的消毒工作。
定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检查者的双手必须每检查一个人后双手浸入消毒液中,以防交叉感染。
发现患有沙眼或怀疑感染沙眼时,务必及时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磺胺醋酰钠液(浓度在10%至30%之间)、利福平(浓度为0.1%)、酞丁胺液或新霉素液(浓度为0.5%)。每日滴眼3至4次,一个疗程通常为2至4周,随后需要进行复查。如果症状未完全缓解,应继续治疗直至痊愈。治疗结束后,务必严格注意个人卫生,以免再次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