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麦粒肿的发生?专家揭秘导致麦粒肿的原因
生活当中麦粒肿会特别的多见,一些朋友对于麦粒肿产生了戒备的心理,总是担心自己的眼睛会受到麦粒肿的危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原因会促使麦粒肿这种疾病的出现。
那么,麦粒肿是如何引起的呢?
如经常用手揉眼,由于手经常接触许多不洁物品,往往常有很多的病菌,这些病菌会通过揉眼这种不良习惯而带入眼内,引起眼睛的感染。
此外,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身体不适的状况下(如学习负担过重、体力消耗大、消化不适、糖尿病等),身体的抵抗力弱,病菌也会趁虚而入,引起眼部的感染。
麦粒肿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通常是由葡萄球菌感染造成的。麦粒肿的症状包括眼睑边缘出现局限性红肿,初期常伴有疼痛,不适于触摸。大约3至4天后,红肿区域中央的皮肤颜色会变为黄白色,并可能出现脓头。外麦粒肿通常被称为针眼,与一般的皮肤疖肿类似。
如果脓头自行破溃或经手术脓液引流排出后,红肿会很快消退,整个病程约一周。由于睑板腺比睫毛根部的腺体大,并且睑板本身结构坚韧,所以内麦粒肿的疼痛要比外麦粒肿强大。
另一个需要家长关注的重点是,长在内、外眼角的麦粒肿,尤其是内麦粒肿,在其附近的眼球表面通常会形成一个“水泡”,家长不必过于紧张,这是由于麦粒肿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引起的球结膜水肿。随着病情的改善,“水泡”会逐渐消失。
麦粒肿怎么办?
在麦粒肿的早期阶段或者脓肿尚未形成时,建议进行局部湿热敷,每天进行3次,每次持续20分钟。热敷有助于促进眼部的生命液循环,有助于消肿和减轻。同时,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在眼睑结合膜囊内使用0.25%金霉素药膏或其他抗菌素药膏。每天使用2到3次。如果出现全身症状,可以考虑口服抗菌素或磺胺药,或者进行青霉素肌注。
外麦粒肿局部明显软化,但尚未溃破时,可不用麻醉,与睑缘平行切开排脓;内麦粒肿结合膜面上有明显脓头时,可滴0.5%的卡因3次,待表面麻醉后,用刀尖与睑缘垂直切开排脓。
治疗麦粒肿的关键是早期治疗,及时进行检查是治疗的前列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很多患者在检查和诊断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诊或误诊等问题,这会给治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会延误患者的很不错治疗时机。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并保持正常排便。如果麦粒肿长时间未消退形成硬块,在急性炎症缓解后,可以在睑结合膜表面进行切开手术,清除内部物质,并切除残留囊肿和肉芽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