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大部分屈光不正是远视眼
现今,家长对孩子眼睛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几乎每当孩子眼睛出现不适症状时,他们会立即带孩子去看医生。然而,他们可能未意识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的问题是正常的现象。很多家长忽视了孩子的视力问题,等到发现视力问题时,往往已经为时已晚。
提到幼儿多为远视眼,必然引起人们的疑惑。事实上,大部分幼儿都存在远视眼的情况,这是儿童眼睛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然而,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常常错误地认为孩子视力不好主要是近视的原因。要深入了解幼儿多为远视眼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头开始解释。
远视非常常见的原因是眼轴较短。眼轴是眼球的前后径,决定眼晴的屈光性质。新生儿眼球较小,眼轴平均长约17.3mm,而正视眼的眼轴约为24mm。随着小儿身体的发育,眼球的前后径逐渐增长。到3岁时,眼球的前后径可增长到22.5~23mm,到6岁左右,眼轴的长短就接近正视眼。因此,从眼轴的长短上看,幼儿大多为远视眼。
然而,许多人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大多数幼儿的远视眼没有视力问题?”“对于这种远视眼,是否需要治疗?”幼儿的远视眼大多是生理性的,无需进行治疗。尽管幼儿的眼球较小、眼轴较短,但他们的晶状体略呈圆形,表面弯曲度较大,屈光力较强,加上晶体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调节能力,可以弥补眼轴短的缺陷。因此,即使幼儿患有远视眼,其远视度数大多在+3.00D以内,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仍然能够清晰地看到物体,因此被称为生理性远视,无需进行治疗。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幼儿的远视眼都属于生理性远视。由于眼轴过短,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即使通过晶体的调节也无法清晰地看到物体,这就是真正的轴性远视眼。如果不及时矫正,这些幼儿很可能会发展成弱视患者。因此,早期发现问题的方法是定期检查视力,并进行眼部保健。
幼儿的远视眼阶段是暂时的,人的屈光状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随着眼轴的逐渐增长,远视度数会相应减低,从而实现从远视眼向正视眼的过渡。然而,并非每个儿童都能成功过渡到正视眼。一部分儿童由于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的影响,会出现眼球发育滞后或停止发育的情况,导致眼轴偏短,停留在远视状态,从而成为远视眼。相反,还有一部分儿童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眼轴增长过度,超过正视眼的眼轴长度,从而变成近视眼。
以上关于【婴幼儿大部分屈光不正是远视眼】的内容只是一个大概,想了解更多眼科知识、价格信息,可以点击 一对一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