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幼儿视力
太阳光和裸露的灯光,会产生令人不舒服的眩目感。这是因为,在视膜上的感光素受到了过度的刺激。眩目感对视觉有不利的影响,引起视觉功能降低、眼睛疲劳、眼球刺痛感等,重时还会引起头疼。所以,应该避免幼儿暴露在不适宜的光照亮度下,不要让宝宝直视太阳光和裸露的灯光。

光线过强可能会对视力造成伤害,而光线不足同样对视力有害。当照明度不足时,视膜细胞的兴奋性无法得到充分刺激,眼睛接收到的图像无法传达到大脑,无法激发人的活力,导致视觉过程变得缓慢,视力下降,视觉疲劳,神经核心系统和整个机体活动也受到抑制。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天气阴沉昏暗时,整个人都会感到无精打采。而当天气晴朗明媚时,就会感到精神振奋,心情也格外愉悦。在阴雨连绵的时候,人们想做的就是睡觉,以减轻视觉疲劳的感觉。
当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何种光照既可保护视力,又能让人感到看物清晰、心情愉悦。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每个人的眼睛适应的光照范围不同。此外,光照度还受到物体、环境、光线特性、年龄、先天视力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无论有多少因素,适宜的光照度对婴儿眼睛的发育和视觉的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照明度与物体的大小
景物包括我们能见到的所有物体,还有文字等。物体大、色泽鲜艳、背景与主体明亮对比度大时,所需照明度就小。物体小、色泽暗淡、背景与主体明亮对比度小时,则必须有比较强的照明度。

照明强度与物体尺寸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当物体缩小时,所需照明强度会显著增加。为了促进幼儿视力发育,通常会让他们观察较小的物体,然而如果照明强度增加过多,对幼儿视力的促进作用可能不大,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在让幼儿观看图像和文字时,除了要求清晰、对比明显、色彩鲜艳外,还需确保适宜的照明强度。照明强度与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息息相关。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越大,所需照明强度就越小;反之,则所需照明强度越大。提高对比度可以增强视觉结果,但如果对比度过高且照明强度也巨大,会导致眩目感和兴奋情绪。因此,降低对比度同样有助于保护眼睛。
照明度与周围环境的作用

光照强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众所周知,同一支点燃的蜡烛,在户外只是微弱的光点,在室内却可以照亮整个房间。在同一间房间中,不同颜色的墙壁具有不同的照明结果,白色墙壁有很高的反射率,增加了光照强度,使房间看起来很明亮,而深色调的墙壁则使房间显得比较昏暗。高反射率可能导致眩光问题,为了避免墙壁反射出的眩光,可以将距离地面1.5米高的墙面涂成浅黄色或其他浅色,使与眼睛平行的反射光变为漫反射。因此,粉刷墙壁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墙面,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视力。台灯的灯罩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减少光线的眩光感,二是增加单位面积的光照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