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了远视怎么办?
对于孩子患上远视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法有很多。远视是指孩子的眼睛屈光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无法将远处的光线正常聚焦在视网膜上。这种情况既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屈光不正。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眼轴较短,导致眼球前后径相对较长,进而使得眼睛的屈光力相对较强,这被称为生理性远视。
现在一些幼儿园会给小朋友检查视力,有些还会用一些视力筛查仪器,检查小朋友眼睛的度数情况。如果查出小朋友眼睛远视,家长就会很紧张。
其实对于儿童而言,并不是所有的远视都需要矫正。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远视?
近视可能大家都很熟悉,主要就是看远处不清楚,那么远视呢,是不是顾名思义,就是看远清楚,看近不清楚呢?其实并不是,远视是看远、看近都不清楚。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眼睛是怎么能看到东西的。
眼球的形态可能不理想,有时太长或太短,有时镜头的折射能力出现问题。这些因素导致光线无法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我们称之为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远视是由于角膜和晶状体曲率较小或眼球较短,导致光线无法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因此,无论是远处的光线还是近处的光线,都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从而导致看远处和看近处的视力都不清晰。
当远视度数较低时,眼睛通常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来弥补,但长时间使用会导致视疲劳。而远视度数较高时,无论是远距离或近距离观察都会模糊不清,因此需要使用凸透镜来校正,以确保光线能够正常聚焦在视网膜上。
什么是生理性的远视呢?
我们都是从小婴儿然后慢慢长大成人,眼球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出生的时候,眼球较小,因此大多是远视眼。
当我们睁开眼睛开始观察世界时,外界的视觉刺激会促进我们眼球的发育。通常情况下,眼球会自动调节,以使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理想匹配。也就是说,当眼睛处于放松状态时,外界物体进入眼睛后能够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这时,眼睛的屈光度数为0,眼睛从非常初的“远视眼”转变为“正视眼”,即完成了“正视化”过程。
一般我们会在8岁左右完成这个正视化的过程,那么在完成“正视化”之前,眼睛有一点远视是正常的,也叫远视储备,算是好事,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近视的过早发生。
小孩子远视是不是不用管?
如果孩子的远视度数远超平均水平,例如6岁的孩子出现了500度的远视,这是异常的情况。为了防止远视度数过高对孩子的视觉发育产生影响,建议及早进行阿托品散瞳验光配镜。如果不及时处理,孩子可能会一直处于模糊状态,无论是看近处还是看远处都不清楚,这可能导致弱视的发生。
建议家长在孩子3岁时开始建立一个视力档案,并每年进行视力和眼睛度数的检查,以了解孩子的视力状况是否正常。如果发现孩子远视过高,应及早配镜;如果发现远视储备偏低,应尽早干预以避免近视的过早发生。
以上关于【孩子患了远视怎么办?】的内容只是一个大概,想了解更多眼科知识、价格信息,可以点击 一对一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