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孩子都有远视眼?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远视”。
“远视”是一种视力问题,主要表现为看近处物体时模糊不清,而看远处物体却相对清晰。在中国,“远视”这个词被广泛使用,而在国外,并没有类似的说法。如果仔细观察周围的孩子,会发现很多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远视。除了远视,还有视力正常的人,我们称之为“正视眼”。
许多人在体检查视力的时候如果发现视力不好,医生大多会告诉你是近视了,但有时候,一些人会被告知是远视。
因为近视是看近处清楚,远处模糊,所以常常有人会望文生义,认为远视是看近处模糊,远处清楚。是这样吗?
什么是远视?
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的情况,屈光不正是指近视、远视和散光的统称。远视眼是由于眼轴较短,导致平行光线进入眼睛后在视网膜之后形成焦点,从而使外界物体无法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影像。通常可以通过使用凸透镜来纠正远视。
远视有哪些症状?
近视的表现是看远不清晰,而远视则是看远模糊,看近更模糊。若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远视眼比起近视眼更容易感到疲劳。
关于远视的两个误区
1、孩子都有远视眼?
当家长们带孩子去医院验光时,通常会发现孩子有一定程度的远视度数。然而,医生们却告诉他们不需要配镜。这是因为学龄前儿童的眼轴并未达到成人水平,眼睛的前后轴较短,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性远视。随着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他们的眼球会逐渐成熟,远视问题也会逐渐消失,转为正常视力(一般在6岁左右)。
所以孩子都有远视眼这种说法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正确的。但超过一定年龄后如果仍存在较高度数的远视度数,则需要通过配镜等手段矫正。
2、远视等同于老花?
老花和远视都可以用凸透镜来矫正,所以有一些人会把二者混为一谈。如果老花和远视一样那为什么不直接叫老年性远视呢?
上面说了,远视属于屈光不正的一种,而老花眼则是因为眼部老化导致调节能力减退造成的一种衰老现象。
在视觉体验方面,凸透镜被用来矫正视力问题。然而,老花眼患者如果没有近视,他们的远视力是正常的,不需要佩戴眼镜,只有在看近距离时才会出现视物模糊的症状需要佩戴眼镜。而远视度数达到一定程度的患者,无论是看远距离还是近距离,都无法清晰地看到物体,所以需要佩戴眼镜。
出现远视怎么办?
首先要通过医学验光来确定眼睛是否存在远视,测出准确的远视度数。
其次,结合生活的用眼情况,根据自身需求在医生指导下配镜。一些儿童的生理性远视则无需配镜。
第三,如果患者强烈希望摘掉眼镜,或者因工作或升学需求需要摘镜,可以在屈光度数稳定后(通常是18周岁)进行激光矫正手术来纠正远视。对于中老年患者,可以选择植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来纠正近视、远视、散光和老花,并同时进行白内障治疗。
小贴士:虽然儿童常常伴随一定的远视,但视力如果未达到同龄人的正常标准,则需及时矫正治疗,否则可能导致弱视,影响视觉功能的发育,造成终生的影响。
儿童的正常视力应参照同龄人标准,和身体发育一样,儿童的视力发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4个月婴儿视力为0.02~0.04;
5~6个月婴儿视力为0.04~0.08;
7~8个月婴儿已有固视,能长时间看一个方向;
一周岁儿童能识别眼、耳、鼻等器官;
2~3岁儿童的视力达到0.4~0.5;
3~4岁儿童视力达0.5~0.7;
5~6岁儿童的正常视力接近0.8~1.0;
6岁以后达到1.0即是正常标准视力。
以上关于【为什么很多孩子都有远视眼?】的内容只是一个大概,想了解更多眼科知识、价格信息,可以点击 一对一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