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就是看得远吗?
许多人常常误解远视的字面意思,认为它只是指眼睛只能看远处的物体。然而,实际上远视是指眼睛在看近处物体时,焦点会落在视网膜前方。远视可以分为调节性远视和非调节性远视两种类型。调节性远视是由于眼睛的调节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向后看,使焦点能够准确地落在视网膜前方,这样才能清晰地看到物体。
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时,通常发现视力不达标的情况下,大多数是近视。然而,也有一些孩子在检查后被诊断为远视。近视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但对于远视的了解相对较少。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近视是看得近,那么远视就是看得远,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远视就是看得远吗?
并不是……
我们的眼睛接收外界的影像,是通过眼底一个叫做视网膜的组织。近视的人之所以看不清,是因为光线进入眼睛后,焦点落在了视网膜之前。同理,远视就是焦点落在了视网膜之后。
因为焦点都没落在视网膜上,所以近视和远视都会造成视物模糊。近视的人看远不清楚,而远视的人则是看远不清楚,看近更不清楚。
孩子有远视怎么办?
学龄前儿童由于生长发育的原因,眼轴并未达到成人水平,眼睛的前后轴较短,都存在一定的生理性远视,随着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眼球成熟,远视会逐渐消失,转为正视眼。
所以,有时孩子有点远视是好事,而过早消耗完“远视储备”的孩子,长大了反而更容易近视。
然而,生理性远视在不同年龄段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度数也会逐渐增高,从而可能导致视力下降,影响双眼的视觉功能,甚至引发弱视。对于学龄前的儿童而言,如果远视度数较高,应先排除器质性眼病,然后进行散瞳验光,根据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配镜。对于低度数的远视而言,一般来说不需要配镜,但如果伴有内斜视的话,则需要配镜。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的发育会使远视度数逐渐减少。
附上孩子各个年龄段的视力标准。孩子的视力发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家长应该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视力检查,这样不管是近视还是远视,都可以及时发现,及时矫正。
4个月婴儿视力为0.02~0.04;
5~6个月婴儿视力为0.04~0.08;
7~8个月婴儿已有固视,能长时间看一个方向;
一周岁儿童能识别眼、耳、鼻等器官;
2~3岁儿童的视力达到0.4~0.5;
3~4岁儿童视力达0.5~0.7;
5~6岁儿童的正常视力接近0.8~1.0;
6岁以后达到1.0即是正常标准视力。
以上关于【远视就是看得远吗?】的内容只是一个大概,想了解更多眼科知识、价格信息,可以点击 一对一沟通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