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眼科医生姚宜:“中风”也会发生在眼睛里,出现这些症状千万别大意!
发布时间:2023-12-29 17:25:02
编辑:星月交辉
阅读量:
大家对于“中风”这个词应该都不陌生。一般来说,人们会想到脑血管的堵塞,并且知道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行动不便、口齿不清等。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中风”也会发生在眼睛中,眼睛的血管也会被堵塞。同样地,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也非常严重。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眼底病专科姚宜主任解释,眼睛血管堵塞主要分为视网膜动脉阻塞和静脉阻塞,而视网膜静脉阻塞更为常见!
什么是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动脉和视网膜静脉是眼底视网膜的两个重要血液供应系统。视网膜动脉系统类似于城市的自来水管,为视网膜提供营养支持。而视网膜静脉系统则类似于城市的下水管道,负责排走代谢产物。
当视网膜静脉系统的某个位置发生血流不畅或阻塞时,血液淤积会导致微小静脉血管内的压力增加,进而引发视网膜内出血、渗出以及黄斑水肿等症状。这种情况可以类比为下水道堵塞,淤积的水会回流到地面。就像下水管道堵塞在城市关键位置时可能会严重影响城市功能一样,眼睛中的出血和水肿如果发生在黄斑区域,也会对视力产生严重影响。发生视网膜静脉阻塞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和症状?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眼部疾病,可能会对视功能造成损伤。其症状轻重不一,轻微症状可能不明显,通常在体检时才被发现。大多数患者仅感觉到视力逐渐下降,视物变得模糊、扭曲,中心出现暗点。严重病例可能出现眼前黑影遮挡和眼内出血。发病过程通常没有疼痛或痒感。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双眼受累的情况。据上海和平眼科医院眼底病专科姚宜主任指出,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大视网膜血管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视力损坏程度因阻塞部位和阻塞程度而异,严重的类型甚至会导致超过90%的患者失明。哪些人群容易得视网膜静脉阻塞呢?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疾病,特别容易导致视力丧失,尤其是在中老年人中更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也越高。该疾病的病因相对复杂,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硬化、血液黏度增高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全身疾病密切相关。此外,眼部疾病如青光眼、小眼球和小视杯等也容易引发该疾病。吸烟和高体重指数也被认为是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高危因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视网膜静脉阻塞在青年人中并不少见。熬夜,工作繁忙,精神紧张等也会导致它的发生。
什么是视网膜动脉阻塞?
相对而言,视网膜动脉阻塞较视网膜静脉阻塞更为罕见,但其后果却更加严重。视网膜动脉阻塞是由于体内的血栓随血流到达视网膜动脉,导致该动脉供应区域的视网膜缺血和坏死。可以将其比作城市的自来水供水系统瘫痪,人们陷入了断水和饥渴的状态。视网膜因为失去了血液供应,必然会失去功能。因此,动脉阻塞的表现通常是突然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失去光亮。这种情况被视为眼科急症,如果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医治,有可能恢复一些视力;但如果不能及时就诊,极有可能失去光明。上海和平眼科医院眼底病专科姚宜主任:以下三点应对策略很关键!
早发现: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如果眼底检查发现可疑的相关疾病,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如眼底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此外,如果出现视力异常或视力下降等症状,应尽快就医。
早期治疗:一旦确诊为视网膜动脉或静脉阻塞,应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和复查。尽管视网膜血管阻塞可能令人担忧,但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延缓视力下降,并有可能改善视力。目前可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全身药物治疗、眼内激光治疗、眼内注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控制危险因素:戒烟、清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血糖、血压和血脂要达标,按照医生要求按时服药,定期检测。
姚宜副主任医师眼科医学硕士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的眼底病专科主任是一位资深眼科医生,他还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的会员,同时也是上海市医学会视网膜玻璃体学组的委员。此外,他还是中国非公医疗视网膜学组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他曾在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工作了十多年,期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10余篇论文,并独立翻译并出版了两本著作。他还申请并完成了多项上海市区委和科委的课题。擅长领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黄斑疾病及眼外伤的诊治,玻璃体腔注药,眼底激光及PDT治疗等。
出诊时间:周三全天、周五下午